1)第二百四十二章捉襟见肘_大明鹰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着,徐文长又令胡家的四名家将,出龗去大肆采购米粮、蔬菜、油盐、肉食。他们几个财大气粗,出手阔绰,单说是米粮,就足足购买了数十担之多。而随着来扛米运菜的那些力夫,也有不少给留在了客栈内,并未再出来。

  这半天功夫下来,客栈内的粮食、肉食等储备充足,支撑几个月不成问题。同时,客栈内也有自己的水井,倒是不怕单纯的围困了。另一方面,胡宗宪手下的标营兵士,扮作力夫也随着混进来数十人。原本严鸿只带着二十余名锦衣校尉,虽然四总旗和严峰严复身手都不错,毕竟人数较少。这些标营一加入进来,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可以动用的武力上大为加强。

  同时徐文长又做了些其他部署,将锦衣卫和标营士兵分别排了班次,轮休警戒,有人单负责守门,有人负责看窗,有人负责在楼上望风,可谓是滴水不漏。便是吃饭喝水,也分批次进行,防止一旦中毒,不至于全军覆没。

  另一方面,四大家将每日依旧外出,公然去探听消息。严鸿这边,也每隔一二日,便传于得水百户前来客栈,了解外界情况。

  诸般部署停当,徐文长这才放心道:“有了这一番布置,只要李文藻不来光明正大的攻打,咱们也就不需要怕他。”严鸿见徐文长这般布置井井有条,也不禁佩服。自个穿越前虽然也啃了两本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的书,真实践起来,还真不如人家这位书生。

  之后,严鸿、徐文长等人,也就一门心思地困守在这小小客栈之中,等待朝廷上的消息。左右闲来无事,严鸿便利用这段时间,向徐文长求问明军军备如何,器械、钱粮、兵员等项比之倭寇何如。

  一番交谈下,严鸿却不觉颇为有些灰心。原来明军重边虚内,东南之地的卫所军,传承多代,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军士田产多被长官侵夺,本人则成为了军官的奴仆。地方上,举人都可以驱使卫所军卒如驱家奴。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中,士兵们哪里有“当兵光荣”的概念,反而纷纷逃亡,造成卫所亡口日多。到正德朝时,卫所军的军户逃亡就达八十万以上,朝廷甚至专门设立了清军御史负责清查逃兵,但也是见效甚微。

  如今大明的卫所军,实际人数连编制的一半都到不了,而其中大部分还是老弱残兵,或是只会种地的农夫。真正有战斗力的,十不余一。偶尔有些胆量大的,多数却也是不明战法,虽然叫做正规军,打起仗来并不比匪徒正规多少,所谓得势时一拥而上,失败时一哄而散,体现不出正规军的优势来。因此与倭寇交战时,面对那些彪悍凶残,脑袋拴在裤腰带上,一心靠烧杀抢掠发财的强盗,卫所军往往不是一触即溃,就是未战而北。

  这种情况下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