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260 章 难得的平静时间_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儿了,没话说继续杀。

  凡是涉及江南科举桉的二十多个官员全部被处死。

  这两起科举贿赂桉,对于本来就风雨飘渺的满清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让本来想通过科举来稳定士气稳定民心的满清,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满清这一边闹得一塌湖涂,南明那一边也没闲着。

  孙渴望不是领兵十万征讨李定国吗?现在战争也落下了帷幕。

  这场战争并没有发生血腥的场面,战争是以可笑的一幕结束的。

  未对垒交战,孙可望部将白文选单骑投奔李定国,继后,部将马宝、张胜及冯双礼等人也纷纷投奔李定国,诸路与李定国合兵掩杀,迫孙可望全军瓦解。

  孙可望面对全军的溃败,最后只能带着几十个人仓皇逃走。

  如果你以为孙可望会这样的放弃的话,那你就太低估他了。

  小人之所以坏就是因为他没有底线,果然没有廉耻之心没有底线的孙可望,做出了之前的一些军阀做出来的事情,就是降服清朝。

  他和吴三桂一样也要借清兵的力量,去打败云南的李定国。

  于是他主动的献西南的要塞和地图,并且保证让清朝得到云贵川,只要求杀了李定国。

  清廷当然喜出望外了。

  本来就很头疼西南的事情,这么快就可以解决。

  一六五七年,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孙可望在清庭的要求下来到了北京城。

  当时,好多满洲贵胃都出来迎接,那个热闹是别提了,那个尊贵也别说了,就是吴三桂当年也没有这个待遇。

  而且在这之后,顺治皇帝很快的就封孙可望为“义王”。

  可惜的是孙可望还没有高兴多长时间,就莫名其妙的在北京成病死了。

  他死了倒是不要紧,却给西南抗战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首先就是他的十万御制军,这股在西南最为庞大的抗清力量,由于孙可望的逃亡,以及李定国的打击,最后烟消云散。

  至于李定国那边也不好受,虽然他击败了孙可望,但是,他手底下的人也有一些损失,再加上没有获得孙可望御制军的控制权,最后不但实力没有扩张,反而收缩了许多。

  平心而论,孙可望在接掌大西军领导权之后,仅三数年时间便把云贵等地的军政事务治理的井井有条,同时更根据形势变化提出联明抗清的战略大计,是明清易代之际出类拔萃的领袖人物之一。

  再没有了孙可望在后方支撑之后,李定国虽然仍然保持着抗清的理念,但是却从此之后举步维艰。

  就这样,一六五七年悄悄的过去,时间进入了一六五八年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

  进入新的一年后,刘海这一边又开始忙碌起来。

  去年的征战,刘海控制了整个喀尔喀蒙古。

  这使刘海的势力,在漠北蒙古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