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6章 不修长城对不起安全感_开局一枚建城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运行,即官府注资,与有经验的商铺合作,具体参考苏记布行的模式。

  这样也是为了减轻管理上的压力,势力草创时,可以统一协调,等局面稳定下来,市场铺开了,就需要对这些轻工领域放开。

  毕竟作为一个将近百万人口的市场,不开发起来委实可惜了。

  除此之外,今年,李肆的另外一个计划就是大规模基建。

  尽可能的,把种地的百姓给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因为就目前,在有了牲口,以及更先进的曲辕犁之后,一户有两个半壮劳力的农夫家庭,可以很容易就能种植30亩农田,辛苦一些,种50亩完全无压力。

  这一点,内政部门在去年的时候就按照李肆的指示,进行提前调配分流。

  比如,理论上所有人都可以分田,但若家里没有壮劳力的,有工匠出身,有士兵从军的,则一律按照官府的价格统一租售出去,你不必知道你家的田在哪里,但每年都会给你足额的租金。

  用这种方法,李肆将土地大部分都给了最擅长种田的农夫,这些农夫家庭,每家两头耕牛是必须的,还得有一匹驮马或者是骡子,或者是两头毛驴,这也是标配,最重要的是,那些淘汰下来的旧式大车,一家一台。

  这样一来,这些农夫在种田这块的生产力,至少提升两倍不止。

  李肆的目标就是用十万户农夫,解决1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当然实际上比这个数字要多。

  因为还有果农,菜农,渔夫,牧人,猎人的划分。

  就这样,李肆手中就能有接近十万名青壮可以进行大规模基建。

  对这些被半强迫的离开土地的人,李肆的补贴力度是非常大的。

  首先还未开始春耕,一年的租金就送上,免费在城里,县里,镇子上修建房屋,没有媳妇给介绍媳妇,有媳妇的给介绍工作,不用抛头露面,就是缝缝补补,计件工资。

  这样三管齐下,才安抚住人心。

  “孤王,欲修建一条长城。”

  当李肆说出他的计划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听错了。

  长城大家都知道,大燕北部边境线上,就有历代修建的长城,但那里和这里能一样吗?

  你身为大燕皇子,不想着光复王都,居然猫在这鹿鸣山不出去了,不出去也就罢了,还要修长城?

  天啊!

  简直无法理解,殿下难道不应该志在四海,雄霸九州,开创大一统的千古帝国吗?

  但李肆可不管这些家伙理解不理解,他每天辛辛苦苦熬夜所为何事,不就是为了安全感吗,连一条长城都没有,我这安全感稳不住大盘啊。

  “孤王心意已决,秦小刀,孤王升你为城建将军,即日起,招募五万青壮,按月结算,每人每月100文,另外给两天探亲假。从雁回山以西的大石县旧址开始向南修建城墙,一直修到鹿城,再从鹿城修建到平城渡口为止。”

  “杜海,孤王同样升你为城建将军,即日起,招募五万青壮,用同样的报酬,从雁回山以东,经卧牛岗,文水县城,修建一条向南的城墙,一直到锦帆渡口为止。”

  “程大牛,你作为王府工部总管,负责监管协调这两条城墙的修建。”

  “除了军事之外,其他一切事务,以这两条城墙的修建为第一要务。孤王希望你们早日给孤王拿出一个章程,以及具体的城墙修建标准。”

  “殿下,我军今年是否要北上晋城?”

  新任的兵部总管赵山犹豫了好久,才逮住机会问道,因为董二呆这个征北将军一直在摩拳擦掌的,只等春耕完毕,就要北上晋城,收复大燕王城,这等建功立业的好事儿,每一个将军都不会拒绝的。

  “若时机允许,当然要北上晋城!”

  李肆毫不犹豫的回答,这种事情,当然不能否认,但也绝对不能真的出去,现在啥情况啊,没准下一刻就是世界末日。

  更何况,问过宋阀的大军了吗,问过崔氏的大军了吗?问过卫城张氏的大军了吗?

  一句话,先修长城。

  (这两天事情有点多,暂时两更,抱歉抱歉)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