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六章重山压顶_大明鹰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地就设着两浙都转运盐司衙门,那是普天下第一等富庶所在,每年能征收盐税十六万两左右,若是把那笔款子弄到手,自然能大为缓解财政压力。可是,那里的银子是动得的?太仓的收入,如今一半甚至一多半都仰仗盐税,连朝中文武的薪俸都等着盐税呢,动这个钱,那等于是动朝廷命根子,胡宗宪又没比别人多生几个脑袋,自然不敢如此作死。

  除了靠地方税收外,饷银的主要来源,就只好朝那些富商索要,让大家想办法输捐助饷。在这个时代捐款打倭寇,远不是后世某些人YY的那样,什么群情踊跃,积极捐献。事实上,大家的态度都是:打倭寇啊?打吧!要钱?凭什么找我要钱?朝廷打倭寇跟我有一个嘉靖通宝的关系么?我凭什么出钱?

  募捐这种事,实际上推行起来非常困难,而大明朝的商贾也不好惹。按太祖爷时代,士农工商,商人排最莫等。可实际上现在的商人已经与读书人连成一气,彼此互为援助,很多朝中官员都有大商人的经济支持,反之他们自然也要为商人说话。

  因此胡宗宪不能像冥国时候军阀那样,募不到捐就把商人扣起来,跟他们探讨一番生命与金钱孰者为重的哲学问题,等到其家人交了赎金后再把肉票放回去;或是向商人打借条,等到谁要款要的太急,就把债权人拉出龗去枪毙,一了百了。胡总督可没资本那么玩,大明朝的社会秩序也没崩溃,更没有这么玩的土壤,因此他只能求爷爷告奶奶,向商人们乞饷。

  当然,好在这些商家也都是大人物,不是那种吊丝,别人一给自己三分颜色,就开起染坊来的,终究是瘪三。谁都知龗道彼此维持个融洽关系的必要性,因此这几年来,胡宗宪缺少粮饷,这些商人全都积极帮助。双方也算是配合默契。终究说来,商人某种意义上可以算胡宗宪的衣食父母。

  如今这情形突然一变。这帮商人爹妈登门只有一个目的:求斩汪直。这些人的理由倒也充分,当初我们掏钱,就是为了打倭寇。这些年我们花的银子不计其数,如今倭寇首领送货上门,而且还要洗劫东南,听说兵锋直犯温州、宁波。你不把他抓起来杀了,反倒奉若上宾,这个,我们想不通。

  若是胡总督肯杀汪直,那么倭寇报复没关系,我们大家掏出军饷来劳军就是,这些营兵招募训练,不就是为了打倭寇么?来了就打,用钱我们出。可若是胡总督致意要保汪直,我们就不知龗道您是个什么态度了,我们这帮人挣份身家不容易,不可能投入无底深坑,未来的军饷问题,怕是彼此都有些不方便。

  不要小看这些商人,如果他们真是咬定牙关不肯出饷,那胡宗宪的部队还真就没办法维持。自来部队索饷哗变的事屡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