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8章 朝冠顶珠_正阳门下正阳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那手里的玻璃珠肯定是好东西。

  “好玩意儿,清朝官帽顶戴花翎上的的琉璃珠,嘿嘿!”

  一听周安这话,庄培高顿时就傻眼了,这可是好宝贝啊,可就是这宝珠,在刚刚可是被自己一脚踢开的啊!

  庄培高恨不得给自己来一耳光,自己一脚踢开的竟然是一枚宝珠。

  “琉璃珠?确实少见!”庄春秋也上前看一眼。

  可是他话说到最后的时候,周安怎么感觉他有点咬牙切齿呢。

  庄春秋是恨自己这个傻儿子确实少见,把这么好的一个宝贝,竟然一脚踢给别人了,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琉璃在古代是宝物,毕竟以前也没有玻璃这一物件,物以稀为贵。

  华夏人从西周起就开始烧造琉璃,但相关名词却出现得很晚。

  较早的史料是《汉书·西域传》:“罽宾国……出珠玑、珊瑚、虎魄、壁琉璃。”

  据考证,“壁琉璃”一词可能源于古罗马或古印度,后来简称“琉璃”。

  到了汉代,张骞走出了丝绸之路,各种外国特产跋山涉水来到华夏大地。

  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代的“琉璃”其实大部分都是从罗马进口的。

  但是,汉人看到西方透明的钠钙玻璃后,并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人工制品,而是把它当成了名贵的天然玉石……所以我们看唐代的书,比如《本草拾遗》说:“琉璃,西国之宝,玉石之类,生土中。”

  从南北朝起,华夏人开始将铅釉陶运用在建筑上。

  它并不是通体透明,只是陶器外表盖了一层釉,但为了好听也叫“琉璃”。

  宋元明清以后,这种铅釉陶大量用于官式建筑,于是“琉璃”成了它的官方名称,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琉璃瓦、琉璃砖等等。

  “爸,这个琉璃应该值不少钱吧?”庄培高想知道自己一脚到底是踢走了多少钱。

  庄春秋还没说话呢,韩春明却在边上嘲笑起来,“我说庄培高,你够可以的啊,咱们是来淘宝的,不是来踢宝的,要是踢给自己也就罢了,你竟然给别人送宝贝,这可是我头一回见,有意思。”

  韩春明这火拱的,把庄培高的肺都要气炸了。

  没等庄培高发作,韩春明接着说下去,“琉璃这种东西易碎,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一脚之下竟然没有碎,也是真的奇怪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要不是哥们的腿挡了一下,早就完了。”

  韩春明一想,也确实如此,再看看这颗琉璃的大小,差不多有一个小核桃那么大了。

  “周安,哥们要是没有看错的话,这应该是皇宫里面流出来的吧?”

  “里面好像有气泡。”庄培高也过来看了两眼说道。

  “这就说明,这是真的琉璃。”

  听到周安这么说,庄培高忍不住说道,“为什么?有的玻璃里也有气泡的。”

  庄培高他这是想从周安手里,把东西诓过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