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5章 定窑覆烧瓷_正阳门下正阳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才叫倒扣嘛。

  因为一般的瓷器都是正着烧的,也就是平常我们怎么使用这个瓷器,它就是怎么放置位置烧造的,足在下,口在上。

  而定窑的这种独特覆烧方式,则是将要烧造的瓷器扣过来烧,足在上,口在下,同时这也就造成一个定窑的特殊现象。

  那就是它的碗口、或者盘口是涩圈,反而足部是满釉的,和其他正烧瓷器正好反过来。

  也因为它的这个特点,才被老年间的行里人根据其特点,给它起了‘倒扣芒茬’的名字。

  而这种覆烧的工艺,出现的时间只在宋代的一段时间内。

  因为这种覆烧工艺也有其缺陷,就是它的沿口因为没有满釉,造成使用后的清洗不便,所以这种覆烧的工艺并没有存在很久。

  这就更加说明了,这种覆烧定窑的稀有性。

  现在经历上千年,依旧保持完整的定窑瓷器出现在周安的眼前,他岂能不高兴。

  除了高兴,周安也很好奇,这种应该进入博物馆的文物,怎么可能摆在友谊商店里公然售卖呢?

  国家不是有政策规定吗,乾隆之前的官窑都不让出口,更何况是北宋的定窑珍品?

  短短的时间里,周安脑子就有了一种可能。

  那就是鉴定这件定窑瓷器的专家出错了,要不然也解释不清啊。

  也只有这种解释,才可能说得通!

  说来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毕竟留存于世的定窑珍品何其稀少。

  也难怪专家会出错,这种物件,一般人也很难接触一件、两件。

  如果眼力不够,肯定会下意识的,先在脑海里将之判定为仿品。

  之后也就随着心意,把真品判定为赝品了。

  就好比,你在后世地摊上看到一件唐伯虎的画,你肯定会下意识的就觉得那是仿品。

  要知道,那是唐伯虎的画哎,怎么能在地摊上遇见。

  周安想的真没错,被分配来友谊商店进行鉴别的专家,水平还真不太高。

  真正高水平的专家早就去博物馆了。

  周安正想着,这北宋定窑瓷器就已经被那位服务员小姐姐放回了柜台里的木盒。

  “别啊,这瓷器我买了,您帮我拿出来吧。”

  “你买?你买得起吗?”

  刚才只是周安拍了几句马屁,服务员才拿出来给周安看的。

  现在他又说自己要买下来,这在服务员眼里,他就是在说大话,能在友谊商店买的起东西的,也只有外国人,华夏人哪有来友谊商店买东西的。

  “我没开玩笑,哥们真买!”周安有点急了,这小姐姐怎么一点都没有眼力劲啊,我可是大老板。

  “你真买?你有外汇卷吗?”

  这些年,周安手里可是换了不少的外汇卷,就是为了买这些好玩意。

  于是,周安笑呵呵的说道,“呵呵,就兴他们外国人有外汇,咱们华夏人不能走外汇了?”

  “这可是要八千的外汇呢,您有这么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