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五十八章 我的这些成绩_大国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是说完后便解释起了对于获奖的想法:“先前我也想了,这些奖项里除了医学奖,其他两个奖都有政治含义——”

  “是,PCR的钱韵嘉是宝岛人,石墨烯里的那两个教授是哈佛和麻省理工的。”

  叶敏德一瞬间分析过这次得奖人的身份,郑建国只听他语气便知道计策成功,医学奖是他原本就惦记的目标。

  这会儿看来如果当初把老人的名字加上,那么现在得奖的就会是师徒俩,可一旦那样的话,后面孔教授没了,搞不好会出个胡教授王教授的。

  而至于石墨烯能够得奖,还是超出了郑建国的预计,他虽然知道这是个诺奖成果,可记忆里是要到新世纪里面去了。

  由于先入为主的认为石墨烯的继续研究意义不大,郑建国在发现后的这两年里,就差不多做到了放手,甚至连国内相关研究的建议都没提。

  只是在事实上,郑建国整出的石墨烯这个材料,共计涉及到了3块诺奖成果:量子霍尔整数效应,量子霍尔分数效应,再加上石墨烯本身的量子霍尔整分数效应。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中,量子霍尔整数效应将会在3年后获得诺奖,而分数效应则是到16年后获得诺奖,至于石墨烯更是要到22年后,最终在常温中观察道分数效应获得诺奖。

  也就是说,原本共有三次诺奖的机会,都在这一次给到郑建国和费舍尔以及托马斯,其三人的研究成果的重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至于,原本应该获得诺奖的《对与相转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的贡献》,更是无法和三人的研究一较高下。

  只有这会儿才显现出价值的PCR,才因着合作者的身份,也就是大陆和宝岛学者在美利坚合作研发,才提前那么多年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

  当然,这并不是说PCR的发现,不如原本应该获奖的《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术》,而是采用了PCR技术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才算开上了快车道,其科学价值不为外人所知罢了。

  而诺奖评委会里就没有外人,这个时候虽然夹杂了些政治因素,可对于PCR技术的革命性意义给与了毫无保留的评价。

  不过按照诺奖的规章制度,这些涉及到评审的意见,要保留到50年后才会解密,而实际上不用50年,即便在原来历史中的20年后,这项技术的价值就会彻底显现。

  倒是幽门螺旋杆菌,郑建国算是硬插队到1982年的名单里面,和《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的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平分了这年的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可即便是平分,诺奖的分量还是丝毫不减,电话里的叶敏德便后知后觉起来:“这是你当时拒绝去交流的原因吧?”

  心中一紧,郑建国可不敢让人怀疑这个诺奖有没有猫腻,当即想也没想的开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