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二章 实在太重大了_大国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郑建国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参考着脑海中诸多凌乱的记忆找出了克隆工程以及基因工程。

  这俩工程是郑建国上辈子里听到耳熟能详的名词,可这会儿连人提都没提起过。

  而最近看到克隆这个单词,还是因为人家凭借着克隆了的胰岛素,就让公司的市值增加了一个数量级,下个月要在纳斯达克IPO了!

  至于基因工程,却还没看到有人提出来,而这个工程又涉及到了治疗癌症的最尖端技术:“靶向药!”

  据说上辈子的有钱人在治疗癌症时,都会选择这种为个人量身定做的治疗手段,如果成功了,还可以让生物公司大赚一笔。

  可这时,科幻小说里都没有这个情节!

  至于其他的赚钱什么的,就已不是郑建国的目的了,现在他最缺的还是人才,特别是脑门上顶着个诺奖得主头衔的人才。

  郑建国现在已经拿到了拉斯克奖不假,可这个奖项的含金量距离诺奖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整整一个级别:拿到拉斯克奖的人有四分之一会在两年内获得诺奖,可获得诺奖的人?

  钱,郑建国现在已经没了想法,就等石油合约价格到达35美元平仓,剩下的就是需要给人类基因组计划找个领头羊。

  当然以专业来说,郑建国感觉最合适的便是DNA的发现者,分子生物学之父克里克、引领者沃森和只想教书育人的威尔金斯。

  只是现实是,沃森这会儿是冷泉实验室的主任不说,这位大佬还是意志坚定的白牙哥反对者兼嘴炮王,凭借着绝对到旗帜鲜明的言论,成功从人人敬仰落魄到人人喊打,最后为了生计还不得不把诺奖奖牌都给卖了,不说他原本就有布局非洲的计划,单是凭借这点他都不想和对方扯上关系。

  而分子生物学之父克里克,不知是感觉自己拿到诺奖开始发飘了,还是年纪大了该为生死准备下,以六十岁的高龄把研究领域换到了神经科学,打着研究“意识”的旗号想找出人类到底有没有灵魂。

  后面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说是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实际上可以用脑部里的神经元交互来解释,直白点的说法就是人类的灵魂便藏在这些神经元的交互里面。

  可分子生物学之父的能力也不是吹的,二十年的研究虽然没找到灵魂,可在他的影响下却把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最终成为神经学家。

  至于拿到诺奖后只想教书育人的威尔金斯,郑建国感觉他这块诺奖奖牌,应该颁给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女士才对。

  因为第一张DNA的衍射照片便是罗莎琳德拍出来的,而且她入职到国王学院后,便是按照学院的命令去接收威尔金斯所负责的工作:研究DNA的化学结构。

  而就在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拍出了DNA的X光衍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