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五章 张清所评(第二更)_重生之娱乐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声说:您们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

  爷爷爱戏。以前有个特好的朋友,我们一直叫陆爷爷的,是个很好的人,温和,聪明,拉的一手好胡琴,唱的也好。幼时的记忆里,他常与爷爷在梧桐树下自拉自唱,休息时一人一杯茶谈戏,腔调唱词,津津有味。

  后来陆爷爷意外早逝。爷爷红着眼圈叹了无数次可惜。从此竟很少碰胡琴。由此我始终觉得京戏有种不合时宜的骄傲。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京戏,绷着,不希望被一眼看破,又渴望被了解。懂了,就是一辈子的知音。

  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听的戏故事太多,长大以后我也喜欢京戏。不过要虚荣的多,我喜欢它的扮相,喜欢它的唱词,喜欢那一板一眼一本正经的虚幻——它先认认真真的端起来了,认真的你都不好意思再去揭穿所谓马不过是一根马鞭而伸手不见五指的三岔口永远都是大白天。古装京剧有一种华丽而认真的荒诞,一张舞台,就是天下。若执意要看穿这繁华,不过是一场深不可测的寂静。

  想起这么多,都是因为这部片子。之前我拒绝看任何它的宣传,是因为我对陈若歌没有信心,但对赵泽有信心,因此,我不看宣传,只进影院。

  看了一下影片,大家都说前三分之一最好,我也觉得好。青年梅兰芳挺拔俊秀,又温润谦和的像个大学生,穿一件月白袍子,素淡纤弱,文艺一点说,简直像一株水仙。扮上戏更好,眉目如画眼波流转,环佩叮咚一步三摇,好看之极。且难得配戏的十三燕甚至费二爷也都打了全副的精神,戏足架势足气派足,对起来真是“步步都在点上”,一段下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几乎要疑心下一个镜头就要跳出哥哥的脸。

  然而他是梅兰芳。

  是那个温和淡然,时时带着羞赧微笑的少年。是那个认认真真说“台上我是个女人,台下我却是个男人”的男人。幼时的读物上常有梅先生的故事,我读他幼时条件并不好,被先生斥说:死鱼眼没神采,他便日日追逐鸽群苦练不休。我读他为了抵抗日本人打伤寒针蓄须明志。是这样辛苦踏实的一个人,应该始终都无法被这繁华迷过眼睛,他不是程蝶衣,他看的到那寂静,所以他落寞。

  所以十年后,进镜头的是埋头喝汤的黎明,喝汤声音太大被呵斥,他便笑一笑,小心一点继续喝。

  没见几个影评表扬李明,顶多为他开脱了下说他戏不容易出彩。而我对这部片子的所有眼泪几乎都给了中年的梅兰芳。一再想起来的也是他。他的戏很长,又闷。他最常见的表情,是一个欲言又止的笑。温和的,耐受的。中年的梅兰芳太累。他要为了那么多人的期许和快乐活着。更累的,是他明知道却也无法反抗。温和如他,想让所有人开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