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章:长河落日圆_一枪刺回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从内心对于初到边地的激动之情中,回过味来。

  再站立许久后,直到夕阳半沉于西面的荒泽、大碛之中,他才长呼口气,平缓了心情。

  随后,镇将就邀请几人,再回去大堂。

  天色已经昏暗,戍堡内当然点不起制作繁复、价格昂贵的蜡烛。但也早有侍卫,在堂内点起了数十盏油灯,将堂内照得也是通明。

  几张木桌拼凑在一起,镇将再找来几名将佐,一起陪同王维、宋通等人宴饮。

  酒至半酣,镇将走到宴席前面,拔剑起舞;宋通拿过一面腰鼓,击鼓助兴。

  王维喝得兴起,沉思过后,再吟出一首诗作来:“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这首诗作吟出,镇将率先大声喝彩,陈晖等人随即附和。

  宋通却面无表情地看向王维;而王维,也似乎是带有暗喻一般的默不作声。

  宋通知道,这首诗作里,有王维为崔希逸鸣不平的隐喻在其中。主要是这首诗的最后几句,带有崔希逸尚不如部下升级快的寓意。

  这里面,肯定不是揶揄宋通。因为王维知道他是崔希逸的爱婿;这里面,也的确会有一些逢迎的意思。

  但也因此而说明:崔希逸,的确是人望颇高。

  可是,即便再为崔希逸因为大功而未能连续升官,也要知道,目前的崔希逸,也已是从三品的大员了。如果再进一步,那就是要升入宰执班子里去了。

  宋通本就是这样打算的,再听到王维的这首诗,他更是暗喜不已:迅速将这首诗传播开,为崔希逸进入宰执造势!

  王维暗叹一声后,对宋通说道:“崔大使功名卓著,为人正直忠厚,为官清廉刚正。这样的人,若是,”

  说到这里,自觉稍有不妥的王维,改换了一下说话的方式:“若只是长居边地为将,不仅是他个人委屈至极。官宦们也会失望,万民更是慨伤。”

  听得懂王维的语义,宋通刚要点头认可,却见镇将已是不悦。

  他“咚”的一声,将木质酒碗放在桌案上,想要呵斥几句,但又强行忍耐了下来。

  王维见镇将这个状态,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也不敢再开口,只得闷头坐着。

  宋通想了一下,就拱手问道:“都是直率人,请尽管直言。”

  镇将看看宋通,拱手还礼后说道:“都知道宋军使是崔大使爱婿,对于王拾遗,”

  说着,他转头看向王维,叹了口后,再接着说道:“我等也只有敬仰之情。但是,刚才王拾遗所言,却为某不喜!”

  见这镇将颇为豪爽,王维的尴尬之情反而好了许多。拱手致礼后,他试问道:“敢问某说话何处不妥?”

  镇将忍了忍,还是端起酒碗大饮了一口后,仍径直说道:“王拾遗刚才所言,某虽粗鲁,但也能够听得明白。是欲要崔大使升职调走,而不在边地,对吧?”

  王维仍是不明所以,面对这个满脸虬髯的大汉,虽然心中畏惧,但也只好点头承认。

  镇将见他点头承认,似乎更加气恼。忍了忍,他再喝了口酒后,盯视着王维说道:“王拾遗所言,甚为不妥!”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