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6章 郑玄的两难_武破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已是中平元年四月,从去年年末黄巾仓促起义,到如今已经快半年了,苏辰从幽州一路南下,将幽州青州黄巾主力平定,剩下小股叛军啸聚山林,只有靠当地官府去慢慢与之周旋了。

  青州事毕,他本意是想驰援董卓,抵抗来自张角大军的压力,未曾想青州的战报送到洛阳之后,灵帝甚为高兴,听说右中郎将皇甫嵩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朱儁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又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整个南方黄巾气焰十分嚣张。

  刘宏得知皇甫嵩大败之后,心情十分不悦,本欲调朝廷大军增援,这时大将军何进声称洛阳的安危更加重要,朝廷已经派不出多余的官军增援,提议让苏辰由青州南下,驰援皇甫嵩。

  刘宏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毕竟苏辰出兵以来,屡屡打败黄巾,斩杀敌首,虽然收拢俘虏似乎表现出不轨之心,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即便大臣们再三弹劾,他也留中不发。

  而何进的提议也正中刘宏下怀,调苏辰南下,不仅能够解掉皇甫嵩之围,也能大幅度削减他的实力,不至于令其居功自傲,以至于将来对朝廷生出二心。

  接到朝廷的调令,苏辰也没多想,当即调转枪头,南下,路过高密的时候,他却是暂时停了下来,因为他要去拜访一个人。

  他要拜访的不是别人,正是古文经学的扛鼎之人,北海高密郑玄郑康成。

  郑玄在士林中颇有威望,他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算是集古今经学融为一体,不过却是倾向于古文经学一边。

  郑玄并不遵守此时经学中师法、家法那一套,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遍注古文经,注中并不专用古文经学家的释义,同时也采用了许多个今文经学家的解释。即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择善而从。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

  苏辰不知道的是,此时郑玄正被何进的征召弄得焦头烂额,归根到底,还是要说到黄巾叛乱。

  黄巾叛乱后,朝廷被迫大赦党人。解除党禁后,朝廷当政者对郑玄的大名已早有所闻,于是争相聘请他入朝担任要职。但郑玄求名而不求官,羞与外戚阉寺为伍,绝不愿涉足仕途,乃屡拒征辟,一心一意从事著书讲学的学术工作。

  可这时,执掌朝廷权柄的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笼络人心,首先征辟郑玄入朝为官。州郡官吏胁迫起行,郑玄既不想入朝为官,又不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