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五章 罪己诏_陛下,我能三个月平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文华抢先一步,走在阎应元的前面。

  到了门外,只见得一个独臂的太监,在左右两位小太监的簇拥下,正从远处缓缓地行来。

  “哎哟,王公公!王公公!”

  杨文华大笑着,奔了过去,一路洒下他殷勤热络的欢声笑语。

  眼前这位独臂太监正是王承恩,以残缺之身还能受得恩宠的,满天下也就这么一位了。

  “王公公,这边请!”杨文华在前面引路。

  明明这里是阎应元的帅府,被这杨文华搞得这里是他的主场一般。

  王承恩对他和蔼地笑了一下,也不多话,跟着他走到了堂上。

  阎应元已跪在堂前迎候着了。

  见了王承恩,只规规矩矩地说了声:“恭迎钦使!”

  阎应元此人是典型的武将,长于战阵,却拙于结交。并不是他不懂,而是心中有块垒,总也做不来。

  在原本的历史上,此人守江阴,一开始是轮不到他来领头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本事,所以给自己配了大刀,打算安心地做个大头兵。

  其后陈明遇相邀,力推之下,才将他推上了领军首将的位置。

  这才有‘江阴三公’的千古绝唱。

  若非如此,此人最多提着大刀,在江阴城下杀得几十个清兵,最后力竭而死,大概连姓名都不会留下。

  自古名将易得,明主难求!

  此时,王承恩在朝中的地位,稳居内官第一。

  便是稍有眼色之人,也该知道如何巴结了。

  便如这御史杨文华一般,走在前面替这位王公公引路,推一推早已经打开的大门,掸一掸椅子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如此种种,虽然可笑,但到底是礼多人不怪!

  只阎应元不做这些,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听钦使大人吩咐。

  说起来,王承恩还和阎应元走动过的!

  两人之间,阎应元若是能稍微主动一点,如今两人还会有一段金兰之情也说不定。不至于到了如今,倒显得生分冷清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承恩开口念到。

  他宣旨的架势也是极大!

  左右两位小太监各抓着圣旨的一端,将圣旨在他的面前展开,王承恩便只需看着念就是了。

  “自中秋以来,阎应元领军北伐,及至今日,已四十天又六日矣!”

  念到这里时,阎应元默默地将本就低垂的头又低垂了一分。

  只觉得自己心如刀绞,有负君恩。

  而杨文化却悄悄地觑了一眼身边的阎应元,嘴角微微地笑了一下。他自然是知道的,如今的江南,各个行会和商会都在上下活动,力促议和。

  而今这圣旨,一开头便是皇帝表示对北伐的进展不满。

  显然,江南的活动是有效果了。

  却听王承恩继续念到:

  “之所以迟滞无功者,皆朕误卿也!”

  念及此处,王承恩停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才继续念了下去:

  “朕之罪有三!”

  “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