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七章:端木遗风_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在咱们长安城里,樊楼的旁边,有一间小茶坊,唤作‘品茗轩’。笔|趣|阁www。biquge。info铺面潇洒,器皿雅洁,买卖十分兴隆。”

  这抑扬顿挫的声音,似乎在说书一般。当然,这时候可没有什么专门的评书,只有话本。这种讲话本的形式,在这时候称之为“说话”,其实是截了尾,应当是“说话本”的意思。后世四大名著大多都是话本流传开来的,、最初都是说话的话本。话本为;则为。前朝诗人李商隐有一诗写到:“或谑张飞胡,或笑邓吃。”,这“说话”的本事,前朝就流行了。

  这时的说书人又叫博君人,目的是为了博君一笑,最喜欢讲述古代故事,百说不厌。在台上说书的博君人,乃是长安城里赫赫有名的“说三分”霍四,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如是说三分。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因为这个时空没有隋唐,所以三国是大顺百姓最喜欢的朝代。为啥?猛将能臣辈出,乱世出英雄啊!哪个男人心中没有英雄梦,没有英雄情结?

  霍四在年前受邀到樊楼说书,一说就是一年。期间多是说报纸上的趣闻和三国故事为主,毕竟这报纸可是新鲜玩意,长安城里的报馆又如同雨后春笋般涌起,每日里可说的事情不少。

  樊楼花了大价钱请霍四来,果然客人也比先前多了。除却霍四的工钱,樊楼净赚不少。如此双赢的事情,双方都乐得合作。霍四虽说有固定工钱,可是书说得好,客人也有打赏,甚至结算下来,比工钱还高。

  霍四这块“说三分”的金字招牌,很多酒楼都想挖他过去。樊楼给霍四的工钱,一个月比一个月高,霍四才安心地在樊楼扎下根来。

  今天又不是沐休,打赏的金主都没来,来的都是些熟客,霍四微微有点失望。但这场评话,是樊楼掌柜的要他说的,他也不好拒绝。毕竟有什么广告,够得上的头条?樊楼掌柜的不愧是精明的商人,一下子就嗅到了商机,虽然这大顺民报上并不是讲樊楼的事,可好歹也沾了边。

  原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头条。在樊楼旁边的品茗轩,也有好些年头了。前几年,一位姓李的士人与朋友在此店饮茶,匆促之间,将一个装有几十两黄金的钱袋遗落在桌子上走了。数年之后,李某再次来到这个茶馆,与同行的朋友提起这桩往事。店主听见,立即插话说:“官人所说的这个钱袋,被小可拾得。如果你说的数额相符,便可领去。”李某极为吃惊,兴奋地说:“店家果真拾得,我当奉送一半。”店主笑而不答。

  茶坊中有个小阁楼,店主扶梯而上。只见楼上收藏了大量顾客遗失之物,有雨伞、木屐、衣服、器皿之类,每一件都用纸条标明:某年某月某日,某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