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九章 何人获胜?_我在大唐能签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正的老师是什么人呢?

  韩愈并没有明确予以说明,但是他用别的文字对此进行了暗示。

  就是“圣人”二字。

  韩愈在第二段,拿圣人和众人进行对比,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这段说,古代的圣人,已经超出一般人很多了,但他们依然要从师学习。但现在的人呢?本身就这么傻,但还不从师学习,所以越来越傻。

  韩愈明确地把社会上的人分为圣人与一般人。

  而这个圣人是谁呢?

  其实就是他自己。

  看文章结尾一段,韩愈提到了一个青年才俊叫李蟠。

  李蟠不单年龄小,而且学识非常渊博。

  韩愈评价他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是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

  李蟠年龄只有17岁,已经精通这六部经典了,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级人物。

  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才俊,却要拜一个人为师。

  这人是谁呢?就是韩愈自己。

  这样看来,韩愈就绝不是童子之师,而只能是人生导师,是圣人了。

  综上所述,韩愈在文中就把自己和一般士大夫区别开来,自己是圣人一类的人,而士大夫一类只能是愚人一类的人。

  这也是他受人排挤,士大夫称他为‘狂人’的原因。

  林轩并没有写李蟠那一段,毕竟这样的天才人物,总不能随便编造一个出来吧。

  这样一来,整篇文章就成了一篇劝人学习的文章。

  既然如此,徐耕他们为何之前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些迟疑呢。

  这是因为文章中有一段,韩愈把上层阶级都给骂了。

  原文翻译过来大概的意思是:古代的“圣人”,其学为修养已经超出了普通大众,但是他们仍然要学习;现在的普通大众,比起“圣人”差得很远,但是却以“从师学习”为耻。各种有“专业技能”的工匠,尚能拜别人为师,而那些士大夫之族,富二代官二代,却嘲笑那些“从师学习”的人。

  除此之外,韩愈整篇文章还有一种学无先后,达者为师的道理。

  这种思想在别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但是太和书院一方的那些夫子,大多都是年纪大的。

  在这个场合拿出来,好似有点在说老匹夫不要倚老卖老的意思。

  在场的除了少部分人,大多数一听就明白林轩文章里的意思。

  等到徐耕读完,他们脸上的表情就越精彩。

  许多人忍不住看向贺瑜,贺瑜的文章中暗示老师德才兼备,学识渊博,还讽刺泊远书院的夫子年纪不大,有误人子弟之嫌。

  而林轩的文章却说弟子不一定就要比老师差,老师也不一定就比弟子贤能。

  只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罢了。

  这些简直就好像在打贺瑜的脸。

  如果不是林轩是和贺瑜一起写的,他们就要以为林轩故意这么写的。

  “竖子!”贺瑜心里暗骂。

  贺瑜脸色青一阵红一阵,要不得顾忌场合和身份,他都要破口大骂了。

  “在下已经念完了。”

  徐耕说完,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咳咳。”孟远轻咳两声,让众人回过神来,说道:“诸位,品鉴一下贺大儒和侯爷的文章,觉得这场何人获胜?”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