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9章 见红_天眼宝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补的痕迹,器型曾残断成六片,经拼接缀合后完整无缺,质地晶莹润泽。

  这件玉环体轻薄通透,玉质细腻溢润,色泽柔凝光洁,是选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羊脂玉琢制而成,借助光亮,纹饰清晰,丝丝入扣。

  玉环的正背两面纹饰相同,皆雕琢四条首尾相交的螭龙图案,龙身盘桓曲绕,宛如云中遨游。

  在雕琢过程中,匠师采用传统的S形构图技巧,纹饰线条流畅奔放,造型生动活泼,充满着动态艺术的韵律美。

  先不说这件玉环是否真品,也不论是传世的还是出土的,更懒得去看沁色和折光率,仅凭这件玉环的名称,林熙百年懒得多看。

  因为这又是一件人所禁止的赝品。

  这件玉环的真品,于1993年出土于渔阳王后墓内,现藏于长沙博简牍物馆,既然真品在博物馆,那这不是赝品又是什么?

  连续两件绝当品都有蹊跷,几乎已经坐实孟凡凯骗当的事实,而且这两件绝当品的价格还不低,加起来足有八十多万,也只有这种规模的财务流水,才有足够诱惑让孟凡凯铤而走险。

  看完这两件东西后,林熙心中虽已有主意,却还是不露声色,继续往后面那尊砚台看去。

  那是一方蟹壳青东鲁柘砚,造型和寻常砚台有些不同,是一具古琴的形状,砚面墨池微凹,首尾都雕刻出七弦印记和岳山、徽位,十分精致,看上去和琴面一模一样。

  在砚台背面,巧妙地把护轸和燕足作为砚足,让砚琴造型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而腹底的龙池,有一段篆书砚铭:“深邃通幽,获此良艰。匠石奋斤,制为雅琴”,落款是放翁。

  放翁是谁?

  望着这方古砚,林熙皱起了眉头,因为他竟看不出这方古砚的来历,又或者说,这方古砚做到了以假乱真,不像前面那两件,虽古香古色,名气也大的吓人,但在内行人眼里,却假的不能再假。

  而这方古砚,无论造型还是来历,都中规中矩,看不出丝毫破绽。

  人所尽知,古砚的最大价值,除了本身材质和年代外,便是经手的名家,名家名气越大,砚台的价值也会水涨船高。

  而在历代名人当中,自号放翁的,除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以外,林熙真想不出第二人,若这真是路放翁用过的砚台,那可真算是宝贝了。

  林熙依稀记得,鲁柘就是当今山东泗水,当地有一条柘沟,沟内泥土十分适合烧制陶砚,但是很可惜,柘砚工艺自南宋以后就失传了,传世的数量更是极少。

  所以说,陆游题铭加上东鲁柘砚,绝对是不得了的物件,而且这还是孤品,价值数百万轻而易举。

  又在看去,陆游的题名很好理解,意为石工深入大山,在坑洞中敲下石料,制成琴砚,谓之得来不易,无论字体还是镌刻手法,都没什么特异之处。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