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一回 疏分篦密临行意,言谈及发心中结_红楼公子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油布擦拭零件。只能越擦越油,不沾灰尘,当然也不能沾脂粉了。

  其实古代女子脸上去油,就这两个办法是。用特制的水洗脸,比如用米汁(实际上就是淘米水)!

  也有用桃花和酒调制的类似洗面液的东西,类似香皂的东西,在宋代已经有了,也常用。然后再用清水盥洗。

  魏晋时期的贵族女子,把豌豆磨成细粉,辅以香料、中药,做成澡豆,使用时放入水中融化,就水洗涤,不仅能去污,且有一定消毒作用。

  这当然那平常用不起了。普通女子只能用皂荚研磨掺入香粉。这个效果其实并不是很理想的。

  擦脸的面帕要单独用,保持洁净。这两点做到,基本上没问题了。

  至于头发之上,本来就要用膏沐。

  没有膏沐,女子的头发只能是如沈端节《江城子》说的那样,“鬓如蓬”了。

  但用膏沐之前,也要先去除头发上的油。这也就是为什么用米汁洗头的原因了。

  何况,她们头发经常盘起来,要做发髻,这很影响头发的干净。

  所以洗头时就很讲究。淘米水是常用的,以前是黄米,后来发展有大米,统称米汁。

  加上润发膏,合成膏沐。当然,淘米水用第二遍第三遍淘米的最好。

  其次还有草木灰之类,草木灰需要在水里搅拌、沉淀,之后过滤,这过程中溶解了碳酸钾成分,洗头发很有去油的效果。

  皂荚谁也常用,不过比较麻烦,皂荚捣碎后要用水煮熟,用这个谁来洗头发。只不过味道不好闻。

  孙思邈、李时珍都为女子头发洁净柔顺、去头油做过贡献,他们是讲究治本的,认为头发油,跟头皮有关系。

  所以《千金方》和《本草纲目》中记载很多养护头皮,去除头油的药物。

  比如皮哨子,抗菌止痒;尤其侧柏叶、丹参,能凉血消炎,控油有极好效果。

  人参、当归、何首乌滋养乌发,“发乃血之余,血乃发之本”。中国民间也都认同这种说法。

  这是在“化妆品”上下功夫。治标的。其实古代女子处理头发上的油,另有秘密武器。叫“篦子”。

  贾琏听过梳子,但“篦子”后世千禧之后,已经很少有人见过了,但至少在上纪八十年代这东西还很多的。

  有个词叫“鳞次栉比”,“栉”,实际上就是梳子和篦子的总称。

  梳子的齿比较疏,篦子的齿则非常密集。用篦子梳头,里面的杂物,包括头皮屑,甚至虱全部都可以输出来。现代没有虱子了,当然用不着。

  篦子梳头,比梳子梳头舒服,可以密集按摩头皮。

  这东西自古就是闺中物品,以前男女定情,就送篦子。

  在古代女子头发美容的步骤中,篦子要比梳子重要。古人认为篦是栉之兄。

  头发里面无杂物,包括尘土,头发才能丝丝柔顺,否则会变成一片毡。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