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1章 殖民,要有新的社会结构!_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力上未必要比“分田到户”的小农经济强。

  若是能形成一个人人有“股份”的集体化农村,以一个个军政合一的集体农庄作为未来东北社会组织的基础,那这个东北的集体化社会,将来也会是大明帝国对外扩张的强大基石!

  成千上万的集体农庄如果出现,那明军随时能从中得到百万计的后备兵源和后勤补给。

  那绝对是要完爆一切宗族制、部落制、农奴制的。

  对于朱皇帝来说。

  这个集体农庄,一定要打散原来所有的社会结构和组织。

  想到这里。

  朱皇帝听说过他倒是因为在后世得到过黄钺的书画,所以对这位清朝大臣颇有些映像。

  朱道桦说着,眼眸之中出现了一抹亮色。

  “海参崴有军屯十三个,规模也差不多。”

  换句话说。

  他其实并不怎么在乎南方官员和北方官员谁更厉害的事情。

  朱道桦听到彭浚的而汇报之后,沉吟片刻,而后沉声道:“辽东和海参崴得地都算是比较容易开发的,辽东本来就是熟地,乃农耕之所,只是清廷禁止汉人进入才荒废的,而海参崴靠着海,有大海可以运补,所以也容易立足,但若是要深入辽地,这种卫所制的军屯,恐怕就不太适合内陆了。”

  如今也入了朱皇帝夹带,怕是要大用了。

  将所有的农民原本的社会连接和利益一并抹去,并且要把他们的核心利益和集体农庄牢牢绑定。

  所以要殖民,要扩张。

  “如今辽东有卫所军屯二十三个,每个军屯约有三百户,人口千人左右。”

  为利而战,才能让这样的集体农庄在辽北,在南洋,在北美生存下来!

  所以现在朱皇帝也从前清的一些北方文人士绅士之中提拔了一拨人,另外还在北方开了恩科,设了北榜科举。

  毕竟不需要承担太大的对外征战的任务。

  后世的恐怖动员能力就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呢。

  像是一粒粒种子,一把把尖刀,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皇上,在中原搞移民不难,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这些地方,在本乡吃不上饭的贫民极多,所以若是能开放辽北移民,必会十分踊跃!”

  但是在战斗力上。

  在大明能够牢牢控制的辽东,这种宗族式的军屯是可以建立起来的。

  集体化大生产的农村结构,要比一盘散沙的宗族制农村好太多了。

  在说话的是另外一名清朝降臣黄钺,安徽芜湖人,是当代颇为有名的画家,同时也在河南当过官儿。

  一个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农庄,也要成为一个个难以攻破的堡垒,成为大明特色殖民的样板!

  只是

  朱道桦脑海中的这个集体农庄要怎么搞。

  而这可不是朱道桦能等得起的!

  殖民,必须要打散宗族。

  辽地总督彭浚说道。

  他站了起来,转过身看向了摊在自己背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