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2章 两国_最后的机武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2章两国

  山崎龙一口出此言,吴钩心头当即冷笑。

  当下武术界的争端,就数东瀛与夏国之间最为激烈。

  扶桑武术同样具有深厚底蕴,但究其根本,往往都是古早时期自华夏大地流入。

  哪怕现在,百花齐放的剑道、柔道、合气道,虽然各自都有特点,精深之处不失为武术中的瑰宝,但追其源头,往往也是令自己尴尬的结果。

  如今扶桑乘西风革新之势,国力飞涨,对于这位文化渊源颇深、隔海相望的庞大帝国,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十余年前两国围绕高丽岛的纷争,最终以扶桑的胜利而告终,更让这个岛上国家的自信达到顶峰。

  那时的摄政王担心在高丽岛站稳了脚跟的扶桑人以此为跳板,沿幽州一路进军京城,是以不惜代价想要议和。

  而实际上,当时的扶桑毕竟刚刚起势不久,国力有限,在与夏国的争端中虽然占了便宜,却也伤掉不少元气。

  并且高丽岛上早先盘踞的罗车和教会国两方,对于这个东瀛岛国的扩张也持敌视态度,狼虎环绕的情况下,如何攥紧已经到手的利益才是聪明之选。

  于是,心照不宣的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时任外务大臣周宿昌也察觉到了扶桑的困境,在他的努力下,即便战败,夏国仍旧只以津门和杭城两地划定租界,以及部分营商权力权作为代价,便换来了两国间长达十余年的太平。

  至于扶桑人最初期望的赔款,未见一厘。

  甚至于谈和期间,扶桑军部记恨他的咄咄逼人,暗杀的枪手险些将子弹打入周宿昌心脏,至今胸膛里仍卡有弹壳无法取出。

  那时的夏国之内,再无一人能在谈判中取得此种成果。

  当然,日后的历史学家重看这个混乱的年代,高丽岛上的战争失利与周宿昌本人的指战失误也有分不开的联系。

  并且,若非此前他将不少用于制造局和重工业的拨款中饱私囊,大谈“造不如买”的论点,或许高丽岛一战又会是个不同结果。

  心怀国志却又在意个人得失,是以不伦不类,裹挟在时代的浪潮中,他只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罢了,称不上英雄。

  忠臣抑或奸佞,在此不辩。

  回过头来,自从那场纷争中扶桑得了甜头之后,原本心中对于自己文化源头的夏国,终于失掉了最后一点仅存的敬意。

  这十多年来两国间虽无明面纠纷,但以津门为中心,大小不愉快的事件,乃至出了人命,闹得满城风雨的惊闻,不止一次。

  其中是非争辩多说无益,其实讲来讲去,也就最简单的一件事——拳头够硬,别人才不敢不尊重你。

  而现在的夏国,还处于长肌肉的阶段,心比天高的扶桑人,对于这个一时间没跟上时代的古老国度嗤之以鼻。

  哪怕内家拳的精髓在扶桑没有尽得传承,他们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