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4章 赵奶奶挺好的?_我真是军艺校草,不许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少日夜操劳琢磨出来的包袱台词。

  虽然用最后观众的视角来看,缩水版的《卖拐》依旧是绝对的经典。

  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还是能轻松的发现,其中节目的语速和节奏都是加快的。

  甚至很多时候演员包袱说出来,观众回过神来正鼓掌的时候,另一位演员的下一句话就已经说出来了,这种情况不管是在小品还是相声中,都绝对是大忌。

  反正只要节目有问题,别管是题材还是时间,别管包袱再好,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没有用,当时的春晚一向是这个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

  不过沈逸却并不怕这个,大不了就是不上嘛,对方既然邀请的他,那他自然也有审视对方的权力。

  央妈春晚的这种审查思路,连带着就会导致央妈对于春晚作品的选择,台词上也同样是既想要求新改革,内心却又极度的保守。

  以前的黄红小品还能说什么“现在两口子不一定住在一起,住在一起的不一定是两口子。”

  “原来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原配,现在好几把钥匙都可以开一把锁,乱配。”

  马季相声《一个推销员》还能在那么大的舞台上说宇宙牌香烟,冯巩牛群还能说《小偷公司》极尽讽刺。

  到最后反而是社会越来越开放了,春晚舞台上反而是越来越讲究唱赞歌打官腔了,外行指导内行,影视演员干起来了小品演员的活一通瞎搞。

  沈逸对于这样的做法无话可说,也不认为这样一定是错的,毕竟是全国人民都看的晚会,很多选择慎之又慎没毛病,他也理解。

  但他也同样不愿意因为一个上春晚的机会,在他的作品上进行妥协。

  前世那么多年里,他见过太多惊才绝艳的喜剧、语言类的演员,平日里在其它舞台上光芒闪耀,却因为在春晚的舞台上做出一次次的妥协,导致最后是上了春晚,却只拿出一个平庸到被观众嘲讽,第二天就忘记的作品。

  与其那样,沈逸倒不如老老实实在家待着,省的最后反而让粉丝徒增失望。

  不过好在打通了电话,王舒雅还是给沈逸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经过几次沈逸参加晚会的作品,以及上次315晚会上良好的合作。

  央妈的领导和导演对于沈逸的作品还是有比较高的信任和自由度的,电话里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会尽量给到沈逸最大的创作和题材自由,不去做太多干涉。

  挂掉电话,沈逸想了想翻开电话薄找到了一个电话号码拨了过去。

  “…………喂?是沈逸吗?”

  “诶是我啊,怎么样赵奶奶您挺好的?”沈逸笑道。

  两千字小章,后边还有一章到两章看状态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