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章 地道_我真是军艺校草,不许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老佛爷最爱听的就是这段,那叫一地道!”沈逸伸出大拇指一嘴的老京都腔。

  他并不是京都人,也不是东三省的人,不过当演员的除了台词功底外,这个学什么像什么也是他们的基本功之一。

  而这个学说方言,无疑是对于塑造形象及其有用的一个方式。

  在这方面,尤其是导演尚景也是格外喜欢这样去做的,不管是《炊事班故事》还是后边的《武林外传》,每个演员说的都是自己的家乡话,一个摄像机里六个人,天南海北说什么的也有。

  尤其是佟掌柜的几句类似“额滴神呀!”口头禅,真的是为这个角色增色了很多。

  之前表演的时候,为了突然喜剧风格,其实沈逸也考虑过让“帅胡”来一嘴京都或者津都话的。

  不过最后因为角色本身就有点得瑟、自恋的原因,再那样一说显得太过于油滑了。

  最后一研究,这才用了喜剧风味适宜,更加硬朗传播广的东三省方言。

  “行行行,论嘴皮子这方面我肯定是说不过伱的,不过这马上中午了,这么好的角色都落在你的头上了,怎么说你是不是该请客吃顿饭庆祝一下了?”

  听着沈逸不着调的瞎贫,余年一句话把话题拉回到了重点。

  “嗨这话说的请!必须请!走咱们现在就去大董!我请你吃…………大董烤鸭隔壁那家卤煮火烧去!”

  万丈豪情的话只说到一半,沈逸看着VX余额里的七十二块八神色不变的修改了目的地。

  “艹!就吃这个啊???”

  “忍忍吧,文工团的钱过两天才能发,今天先吃点地道的…………”

  “甭废话了,劳资是老京都人我不比你懂???算了就是炒肝劳资也要先宰你一顿!”

  ………………

  ………………

  都说京城无美食,全靠一个地道,其实这话也不假。

  不过不用说京都,其实各地扎根于平头老百姓之间的独特吃食,说白了都是因为饿得,穷的。

  卤煮火烧一开始的诞生,据说就是因为光绪年间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

  但是光猪头肉和猪下水也不便宜啊,还是吃不饱怎么办?就只能往里边加主食火烧进去一起吃。

  那最后慢慢的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才造就了卤煮火烧。

  像是很多南方地区其实同样也如此,比如臭豆腐的诞生过程,那就是太穷,豆腐坏了不舍得扔。

  包括吃脑花,吃肠子,还有更南方一点的吃虫子,后边当然是有一些人确实爱上了这种独特的味道。

  但其实说白了最一开始,人们吃这些,尝试去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可能主要还是因为饿,因为吃不到或者吃不起猪牛羊肉才去找的代替美食。

  说是地道,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京都人在以前穷苦环境下自得其乐,寻找美味的一种方式。

  起码对于沈逸来说是这样,有钱他是肯定不吃卤煮的,百分百去吃烤鸭了!

  外酥里嫩的几片鸭肉、葱丝、甜面酱,小饼一卷来一口…………嘶…………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