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九章 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影响,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这些名不见经传的质疑者,竟迅速“凭”上了专家、教授的职称。

  这么一来,他们便更执着了。

  但,就像很多专家对那几位“上博简打假者”说得一样:凡事都要讲个证据,既然你说“上博简”是伪简,那么就请拿出证据来。

  毕竟‘谁主张、谁举证’的道理,连普通老百姓都明白。

  虽然,‘空口无凭、红口白牙’的质疑,不仅是针对“上博简”一个。

  但相比清华简、北大简……“获捐”的来路,首批的“上博简”可是上博出钱收购的。

  所以,这50万的“巨额”收购款,无疑成了“打假者”攻击上博馆长的老生常谈。

  但对于马承源馆长为上博“化缘”而来的那些天价藏品,却只字不提。

  天天吃饱饭不是扒着新面世的《上博简拓本》研究,就是关注着马馆长的一举一动。

  上博简上的每一个字、马馆长说得每一句话,都能立马扒出一篇文章《伪简上博简又添新证》、《再来说说上博简有多假》……

  其中最令他们兴奋的,则是一句马馆长对南博馆长说得话。

  一日,一些还沾着泥土的汉简,被送进了南-京博物馆。

  南博馆长一看,汉简上的部分内容竟然是《战国策》。

  老辣的馆长,面对送上门的仙女,未动分毫凡心。

  转脸就将这些竹简送去了南-京土壤研究所。

  可经过仪器的检测,这些竹简上的泥土居然还真有2000多年的历史。

  但即便面对铁证,馆长依然保持怀疑。

  作为一馆之长的他,可不是吃素长大的。

  在他看来,这些竹简上的一撇一捺过于潇洒飘逸,并不符合对应朝代的书写习惯。

  慎重起见,这位南博馆长又将竹简送到了上博馆长马承源的面前。

  马馆长肉眼一辨,便肯定了南博馆长怀疑:假的,千万别掏钱。

  不仅如此,他还告之了对方一个新问世的造假技术:这些竹简是用出土的西汉棺材板做得,我们馆也上过当。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