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六章 江山转动的命运齿轮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已经被人提前收了。

  但之后的一切,似乎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容易。

  但早在1980年就写好的剧本,却一直推迟到了1982年十月才得以开机。

  一波心潮澎湃后,李翰祥决定在内地拍摄一部电影。

  直到1982年李翰祥与人成立了“新昆仑”影业,才与文化部续上了前缘。

  没办法,只能去求高层相助。

  更要命的是,长影厂由于经营不善,拍摄资金迟迟不能就位。

  原来自己的那点历史知识储备,早已经被香江的两部清宫戏消耗干净了。

  导致李导在14天内重新写出的剧本过于强壮。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意大利已经当《末代皇帝》买走了。

  当这两部电影进入内地的VIP放映室后,文化部的高层忍不住连声赞叹。

  之后,见惯了风云突变的李翰祥,决定趁着文化部高兴,干脆两部戏一块拍。

  自打李翰祥与内地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先是收到了香江有关部门的盘问刁难,再是邵氏公司的合约施压。

  直接让李翰祥接下来的作品,成了后世无法超越的经典。

  电影《周恩来》,肯定不会给他拍……

  这一求,便求来了文化部的一连串投喂。

  为的,就是那富贵泼天的服化道,及御赐拍摄地。

  如今的朱家溍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和黄永钰不敢坐的龙椅,不但让旁人给坐了,他还要亲自指导旁人怎么坐。

  要说文化部给李翰祥准备的资源,真是前无来者、后也无来者。

  号称史诗级的三部曲,史诗在哪里?

  除了全国60多家单位组成的庞大摄制组,

  整个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全体为剧组开放。

  凡是在镜头里见到的,全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

  但仅仅只是这样,还称不上空前绝后。

  作为殿堂级的服化道供应商,故博为这两部电影撑足了腰杆儿。

  根据影片不同的出场人物和事发地点,故博打开了不同的宝箱。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