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六章 许局的出手还真是刁钻_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刊在批评《乡恋》,但没想到会给禁了。”

  江山就奇怪了:“它不是央视《三峡传说》的插曲嘛,这怎么禁?”

  有些事他只听过事后的传闻,还真没亲身经历过。

  1979年底,央视的一部纪录片没大出彩,倒让里面的一首插曲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乡恋》出现之前,全国的主流调调依然以红色为主。

  但这歌的横空出世,立刻让人民群众听到了一种温柔婉转全新曲调。

  一时间,《乡恋》成了名副其实的流行歌曲。

  其声势,丝毫不逊于邓丽君的《甜蜜蜜》。

  李谷一也莫名其妙有了个“李丽君”的别号。

  但很快,《燕京音乐报》上一篇《毫无价值的模仿》对此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直指李谷一的《乡恋》是在模仿邓丽君的靡靡之音。

  【《乡恋》这首歌,是灰暗的、颓废的……类似于咖啡厅、歌舞厅等资本主义的靡靡之音。】

  紧接着,燕京音乐出版社又夸张的出版了一本《怎样鉴别H色歌曲》,其中的每一条都在对标《乡恋》。

  【大量采用轻音、颤音、喘息声……】

  而多次为自己发声的李谷一同志,也被扣上了“H色歌女”的帽子,更是被所在单位东方乐团警告:如果再唱,就另谋高就。

  其实,原本《乡恋》名叫《思乡曲》,是描写大美女王昭君离开家乡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映在我的心中……】

  可惜,没有一家报刊为此歌的真正意义昭雪!

  不过江山估计,也的确没有哪家报刊打听过真相!

  但他知道,《乡恋》也将和《飘》一样,无论上面怎么禁,群众们依然照唱不误。

  “前阵子荣编在《浙省日报》上见到一篇新闻,正在考虑能不能转载,”江海笑着看向荣斌:

  “你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荣斌点点头,他正等着这一刻呢:

  “三个月前,浙省日报的一位记者,在义务县一户堆满鸡毛的村民家里,蹲守了半个月,终于蹲出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

  刚端起茶杯的江山猛然抬起了头:“那位记者叫什么名字?”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