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2章 诗赋之辩,大宋文宗欧阳修超神了!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2章诗赋之辩,大宋文宗欧阳修超神了!

  翌日。

  天刚蒙蒙亮。

  数百名书生士子们便来到了国子监门前,两旁还有围观的百姓,以及多名民间小报的撰写人。

  此刻。

  国子监门前已搭建好了一个简易的棚子。

  棚内放置着一排桌椅,自然是为欧阳修、苏良、王安石三人所设。

  不多时。

  “当下我朝文风,以策论为主,诗赋本就沦为了小道,与盛唐相比,更是有云泥之别。”

  官威有些过大了。

  “给一个解释!”

  包拯环顾一圈后,也站在了棚前。

  这时。

  一名青年书生鼓起勇气站了出来。

  苏良笑着道:“诸位,我朝向来讲究言论自由,今日,大家可畅所欲言,只要不涉及栽赃污蔑粗鄙之语,皆不会有罪,我们也不会仗着职权之利,将发言犀利者抓起来。”

  与此同时。

  欧阳修笑着摇了摇头。

  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包拯也来了。

  后面的书生士子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对一名读书人而言,若身死之后,能有几首诗赋留世,引得后人背诵,那将是其最大的骄傲,比封王拜相更令人向往!”

  欧阳修讲完后,眼眶已经湿润。

  “至于朝廷所言的,令擅长诗赋者参加特科考试,能有几人可通过?我实在不能理解废除诗赋的决定,请三位官人给一个解释!”

  这时。

  “另外,正如老夫刚才所言,诗赋不能治国,杜工部生平写了一千多首诗,至少一半为忧国忧民之作,他能让衰落的唐朝恢复到盛唐之风吗?并没有!”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赋并非文人应和的无用之物,实乃为官者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而刚才,苏良也是面无表情。

  顿时,欧阳修和王安石也露出了笑脸。

  “李太白生于商贾之家,当时无资格参加科举,故而靠诗赋投石问路,博得名声,堪堪谋取了一个闲职;杜工部乃是因当时的‘野无遗贤’,屡考不中,最后凭诗赋被官员举荐,谋得一个左拾遗!”

  “而今一旦废除诗赋,天下读书人吟诗作赋者必将更少,此举不是败坏文风吗?”

  “我朝还如何能出现如李杜这般的大诗人,李杜难道不是官,难道不是靠着诗赋留名后世吗?难道杜工部那句‘致君尧舜上,但使风俗淳’说的不对吗?在贡举中废除诗赋,简直就是数典忘祖,我们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顿时。

  “今日,我欧阳修在此说句狂妄不敬的话语,李太白与杜工部在诗赋之道上有经天纬地之才,然却非治国良才,二人做官,可谓做得是一塌糊涂!”

  “在老夫心中,诗赋乃形而上者,超乎道,超乎科举,超乎策论,其虽于治国无用,但于我们自身有大裨益也。”

  他站在这里,让书生士子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