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堂堂官家,也有求人办事的一天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堂堂官家,也有求人办事的一天

  当朝。

  台谏官从不以言获罪。

  若贬出,须明示降黜理由。

  高若讷与欧阳修二人在朝堂互骂,也不过各罚了半年薪俸,并未有其他惩处。

  但此事过后,高若讷的名声明显更臭了。

  当朝还从未有一名官员,令其他官员皆避而远之。

  但高若讷依然我行我素,觉得自己乃是在践行台谏官之责,没有任何错漏之处。

  ……

  七月二十日。

  中书出具了各府各州刊印府报州报的执行细则。

  其中,涉及百姓家传之谜、家族秘方的内容,朝廷皆不强求。

  愿意捐献者,由三司估价,朝廷予以金钱奖励,州衙前张榜表彰。

  且捐赠给朝廷的秘方,每次刊印都将附捐献者之名。

  与此同时。

  王安石与司马光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分享了出来。

  此法引得很多书坊掌柜都甚是激动,特别是那些制作小报的掌柜。

  苏良也有幸看到了原始版的《活字印刷术》。

  以前,他一直很诧异。

  《活字印刷术》明明在此时已经有人使用,为何历经数百年都没有得到大范围普及。

  在看过毕昇所言的优势劣势后,苏良全明白了。

  与雕版印刷相比。

  活字印刷,灵活方便,印制速度快。

  但因是活字排印,版式难紧,在印刷过程中极易造成活字脱落、打横、倒置等情况。

  此外,因为活字都是单独活字,纯手工刻制,远不如雕版印刷那样写稿上版工整,字体大小、粗细容易不一致。

  还有就是在着墨上,会出现墨色浓淡不均匀的情况。

  大宋文人及藏书者向来都将书籍视为传家的艺术品。

  一旦有瑕疵,其艺术价值将会骤减。

  故而。

  活字印刷术乃是因技术不达标,难以符合大宋文人的审美,再加上印制大部头书籍所消耗的活字太多,所以一直难以取代雕版印刷,被大众普及推广。

  不过,印制报纸,活字印刷则是利器。

  报纸讲究的是时效,是内容,是便捷,审美则完全被无视,其与活字印刷乃是绝配。

  而此刻。

  十六岁的沈括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他喜欢抄书,更喜欢记录一些杂科内容。

  比如:象数、技艺、器皿、异事、神奇、药议、方志、卜算、艺文等。

  沈括希望能将这些有趣且实用的事物记录下来,编纂成书,让很多人看到。

  紧接着。

  开封府也开始为开封府府报组稿。

  在欧阳修的举荐下,十六岁的沈括去开封府府报司做了一名无编制的校勘。

  ……

  七月二十五日,大清早。

  苏良刚走进御史台。

  便见殿中侍御史范镇、监察御史里行周元、监察御史里行吕诲三人在院内聊得正起劲。

  三人见苏良走来,齐齐围了过去,一脸崇拜地望向苏良。

  范镇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