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章 《东风破》是词牌名吗?_文娱之我的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意识到。

  这杨跃既然将乐筝这样于国内音乐人来讲较为偏门的乐器都用上了,那么这首曲子绝对不凡!

  果然,后面又出现了一段相当惊艳,却又与整首曲子浑如一体的二胡独奏。

  还间歇性的出现了好几段缥缈如烟的月琴伴奏。

  还有鼓等国风打击乐器偶尔出现,却毫不突兀。

  另外,歌词也很有韵味——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他们那几首歌的词都是从外到内散发着国风的味道。

  具体表现就是多用古文辞藻,甚至整篇都是。

  表面文辞华丽,实则内里还是现代的那一套东西,在懂古文的人看来是糟点满满,乃至狗屁不通。

  《东风破》的词表面多是白话,古文很少,可听起来却比他们的更顺畅自然。

  最重要的,歌词里真正蕴含着古韵!

  别问翁子瑜怎么看出来的。

  他本身作词作曲水平就相当高,要是连歌词内涵都品不出什么味儿,不如回家卖红薯算了。

  随着《东风破》的继续,现场观众彻底沉入歌曲营造的意境中。

  屏幕前的观众同样如此。

  《东风破》表达的一种故友淡淡的思念,对往事的追忆。

  并不浓烈。

  所以很多人听着,感觉像是沉入进去,却又清醒着。

  而歌曲中那种淡淡的思念,对往事的追忆之感,则缭绕心头,挥之不去。

  很奇怪的感觉。

  表现在弹幕上就是:并没有像前两次杨跃唱歌是那样,高潮处弹幕全然消失,而是时不时来几个弹幕,好像观众骤降到了几个人一样。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念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等到杨跃唱完,歌曲的尾奏也在大钢琴与二胡的完美协奏中缓缓结束,很多人才从歌曲的意境中抽离出来。

  顿时,节目上弹幕突变似的激增!

  “太好听了!简直完美!”

  “不懂音乐,但喜欢古文化,这首歌让我听出了那种感觉!”

  “听着歌,闭上眼,仿佛穿越到了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

  “深哥,永远的神!”

  “我有注意听伴奏,没有感觉东西方乐器的任何不协调,居然浑然天成,仿佛原本就该如此!”

  “歌词半文半白,却没有半点晦涩,很自然,最重要的是有古诗词那种意境!”

  “···”

  或许是因为《东风破》在表达上并不像杨跃前两首歌那样直白,情感也不浓烈,并不买账的弹幕也有一些。

  “歌是好听,但也没那么夸张吧?感觉比子瑜的《杏花雨》还差了点。”

  “歌词这么白,算哪门子国风?”

  “伴奏里面有用传统乐器吗?我怎么没听出来?”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