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5章 皮鼓舞_茅山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七你快看。很少人有机会看到这种祭祀呢。來都來了就看看呗~”

  魏勇的激动之色瞬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要说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祭祀。我还真沒见过。听倒是听过一些。但都不全面。顺着魏勇所指的方向。我立时看到眼前的一处山崖上。正是一群奇装异服打扮的人。手持通红火把。渐渐向一起汇聚。

  “那是。。。是火塘。。”魏勇双目炽热地盯着人群中的一堆火苗。似乎瞬间忘记了所有的一切。并咧嘴干笑道;“还真是火塘啊。”

  所谓的火塘。又叫“火坑”。也有的地方称“火铺”。燃料为木柴。在许多少数民族中。火塘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

  魏勇皱了皱眉头;“他们所跳的乃是此地极为流行的皮鼓舞。再加上我对羌族文化的了解。火塘祭祀的前奏。就是跳皮鼓舞。”

  “哦。”我诧异地问道:“皮鼓舞是什么样的舞蹈。为什么在祭祀等重要的时候才能跳呢。”

  “嘿嘿。”

  魏勇也不闲扯。快步引导我走近火塘祭祀的现场。在场中的巫师荡起一道道神秘而又怪异的舞步时。魏勇才嬉皮笑脸道:“跳这种舞。必须要两位巫师同时进行。一个人举短戈在前。另一个人左手持单面鼓。右手持弯把鼓锤敲击,并摇晃鼓内的小铁环哗哗作响。开始在一阵吆喝和鼓声震天的热烈、紧张气氛中边击鼓边跳。走步时脚不停的颤动。不乏神秘。主要步法有甩鼓步。两脚八字分开。鼓先落在两胯之间。然后向上甩。同时击鼓。两边踮跳步。前脚向前跳。后脚以脚尖点地跟出。左右交换击鼓。还有开胯下蹲跳步、松膝绕步等。也有原地打“旋子”的技巧动作。其动作节奏明快。激烈而敏捷。一般在老年人死后。火塘祭祀跳皮鼓要进行3天3夜。死者的亲朋故友都要参加跳皮鼓。人数不限。跟在巫师身后。从右到左。或由左到右地跳动。先成曲线队形。然后成圆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铃等为伴奏。”

  “呃。。。”虽然我对此地的民俗好奇。但那些隐藏着神秘色彩的祭祀舞蹈却是让我望而却步。当然。这是基于道法之无边信仰的积淀。况且我自认道门中的禹步。并不亚于他们的舞步。

  《仙药》篇记载禹步法曰:“前举左。右过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

  《云笈七签》卷六十一《服五方灵气法》记服气时所行之禹步。云:“诸步纲起于三步九迹。是谓禹步。……其法先举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步。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阴阳之会也。

  大禹所创之禹步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