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0章 铁券的身份_史上最强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1276年),元军攻占临海城,“铁券遂失,不知去向”,钱镠后裔收藏的“钱镠铁券”丢失,下落不明。

  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一个渔夫在黄岩南泽库打鱼,从水中打捞出一块“瓦片”,认为可能是宝物,就用斧子斫砍,却发现是铁器,所以这块丹书铁券的表面就有了一道痕迹,此后渔夫就丢弃在家中的某一角落。

  渔村有个老学究,和渔夫是邻居,他知道唐朝皇帝赏赐钱镠铁券一事,于是就花钱把“瓦片”买了回来。

  临海钱叔琛的哥哥得知消息,就以十斗谷换了回来。原来,这“瓦片”正是“钱镠铁券”,当年元军灭掉南宋,钱镠后裔带着铁券逃亡,慌乱中将铁券丢失。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下诏调阅铁券,钱尚德进献皇帝阅览,后赐还。

  《钱氏族谱》记载:明太祖为了试验镌刻的深浅,曾以佩刀削去一个“朔”字。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钱尚德的孙子钱汝性奉铁券进京,求见皇帝。

  原来,钱汝性的父亲钱用勤任职建昌知府期间,因税粮短缺被抄家抓捕入狱,按照明初的法律,将会受到杀头的严惩。

  情急之下,钱汝性想起了祖传的免死牌。

  明太祖在奉天殿验明了铁券的真伪之后,下旨将查抄的财物如数返还了钱家,免除了钱用勤的死罪。

  这个就是表示你家祖宗做的事情能保你家平安,对于忠于职守的人来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最好的典型代表。

  嘉靖四十年(1561年),数以万计的倭寇攻陷台州府城临海,为了逃避战乱,钱镠二十五世孙钱珍背着铁券藏匿在深山之中。

  到此这个丹书铁券彻底的失踪了,不过说来也就有点奇怪,但凡是外敌入侵的时候钱家子孙不出手抗击的话,这个丹书铁券一定失踪。

  也就是说,你不为国出力,我就不保你,这个可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到了明末因为清朝的入主丹书铁券依然不会出现。

  当然经过了民国的战乱以及外敌的入侵,丹书铁券依然是下落不明,直到现在国泰民安才又再次出现,不过看来丹书铁券的几次消失都是和异族有关的,颇有古人傲骨之风。

  当年就算是大明的皇帝都认可这个东西看样子这个东西也必然就是一个有很大内涵的东西,如果这个是真的话,恐怕其上的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啊!

  罗非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了旁边浑身颤抖的老馆长宁泽中,这个老头顿时如获至宝,抱着就不撒手了,罗非的眉头一皱,对于这个宁泽中他一直就不感冒。

  这个人虽然也站在这里显然站的比较靠后,有点扎在人堆里的感觉,不过既然能上来就还是表示这个人心里有一份敬畏。

  “我的个老天爷啊,罗非,大哥你这个东西是从哪里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