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一章 驱车古原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发展需求。这个条件在太昊已经成熟。目前太昊已经拥有近4000匹马。除了诸城分享的以外,太昊城就有近2800匹,其中400多匹是不能胜任骑兵的基本需要地。

  但减振成了目前横在我和土鲁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速度提高以后,地面的轻微不平整都会传递到车厢里,牛车没有这个问题,马车就麻烦得多。在拗断了N根青铜板之后,我终于放弃了采用金属减振地想法。

  车辆的减振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在车轴与车厢之间地承重件上增加一个弹性部件。如弹簧或板簧,另一个则是在车厢内的座位上采用弹性座垫,这个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前一个方法在后世采用的基本上都是金属部件。现在证明已经行不通了,绕制弹簧或制作板簧都不是青铜的专长。只好在后一个方法上多下一些功夫。车厢的主要联接都采用了青铜加固,承受冲撞的能力大为增加,但人不是青铜或木板,撞得太多是不行的。

  太昊11年6月中旬,一辆崭新的车在太昊城广场上亮像。

  与牛车相比,这是第一辆采用了青铜铸造整个车轮的车子,虽然外面还包了一层木头,但强度已经不可月日而语。车轴的颈部也完全采用了青铜,这比木芯的耐冲击得多,车厢的每一块木板都是采用的#头联接,在四个角上的立柱则以青铜包了端部,不会否轻易散开。车厢顶上用一根曲铜柄支撑起了一柄“伞”,这样的结构看上去非常轻盈美观,在这点上我抄袭了后世秦汉时代马车的设计特点。

  前方的辕也比牛车的细而短,因为这辆车的载重要比牛车轻得多,所以不需要那么粗壮的车辕,车厢的厚度也因为青铜的加固而减薄。但车厢内部的设计却显得比较奢华:底部用藤条编织了两层中空的”筐”形垫,面上再铺一层兽皮,这让乘座的人好过得多。

  刹车不再设在车辕处,而是通过一根杠杆控制了一块铜片,驾车者可以通过压杠杆使铜片压紧车轴,车轴上的一个粗糙的环带会让这个磨擦力增大,从而使车停下来,这在以前采用纯木轴时所不敢想像的。

  好奇的族人看到族长在这辆车前后绕来绕去,就知道这车不同凡响,广场上很快聚集了数百“闲人”观看。但这车除了外观轻盈美观以外,族人们都看不出异样,直到我将一匹马牵到原来本是牛的位置。

  “马拉的车?!”这下子族人们来了劲,要在以前,马可都是太昊军队的专属物品,部族族长或长老要用还得管军队借,用来拉车是不可想象的,再说以前的牛车多笨重啊!用马拉?太浪费了吧!

  在城内,这辆马拉的车还只是让族人们好奇了一阵,到了城外的空旷地带,马车渐渐加速,尘土在车轮后扬起,才让我和土鲁开心难抑,试驾车的是太昊的熟悉牛车“驾驶员”我和土鲁则骑马跟在一旁。

  “慢点!够快了!不用再加速了!”我在马背上大吼,这时车已经有了明显的颠簸。

  驭者一收马缰,车速开始减慢下来。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