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 - 城主北归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去200多人,以及余杭村那边还有300来人的情况下。不过这种局面也不能保持稳定,在前往太昊之前。我让码头上地长老们负责组织工作,将家中战士在余杭村的家居们逐一清理造册,原则上都应该迁往余杭村。与她们的家人团聚。

  这项工作我要求在近期内完成,原则上不能超一个月内出发。由此造成的人口减少将从太昊城内迁来补充。

  “还有,这里有几坛从余杭带过来的稻种,我们从余杭村过来的战士都已经学会了种植稻谷,他们会留下来在大楚码头开垦一片稻田,这个月还不晚,还来得及补种一季稻谷,到了秋天,我们再比较一下,看粟和稻在大楚码头哪一种作物长得更好,收成更高!”

  长老们手里捧着稻谷,小心地互相征询观感,要不是我这点稻种来得不易,我还真想用一顿大米饭让他们放开对种稻谷的顾虑。

  不过眼下在我的权威之下,他们还不会有勇气对我的安排有什么置疑,也不会在执行时走样,我也实在没有耐心和时间向他们介绍稻谷种植地光辉前景,以后的收成会比我的话更有说服力。

  另外,大楚码头上地铜仓库里,两吨多青铜也被我划出一半,要求随余杭村的家属们一起运往余杭。这就要求长老们在安排“航班”时仔细酌量,人和货都不一定能够一批运得走。初步统计地结果,要求迁往余杭的族人有近200人,其中还有大人有小孩子。

  “那还是用上次的法子吧!船在水里运货,人在岸上走!”梅梅提出按她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本来我对这种方式还有一些疑虑,但家属们却高度拥护这个方案,因为这可以公平地让所有家属一次性地赶往余杭,而不致有所偏颇。

  “还是你的办法好!”我叹口气,极力地表彰梅梅的解决办法。

  “每个人都一样,每个家都一样。”梅梅靠在我肩头,有些疲倦地说。

  “我们也一样,对不对?我们家也应该团聚了,那我们快点收拾好,明天!明天就出发,好不好?”我也好久没有回过太昊了,梓桦还好吗?我眼前开始浮现那个忙忙碌碌的乖孩子,不知道她现在过得可好?

  父母都不在身边,宗庙内和太昊学校还有那么重的担子压在她的肩上,这两年来,可是忙坏了她了。

  “爸!妈!我们明天就走了吗?”元方听到消息,乐得跟脱缰的马驹一样,不过以他的大个子,这马驹也跟大马差不多了。族人中的其他成年战士现在都不得不仰头跟他说话。

  5月24日,我们终于结束了在大楚码头的一切准备工作,近百人的大队开往太昊。

  这里面有我从余杭带回太昊的一些稻种,还有几名余杭回来的战士,其他多是元方带的庸族人,带上了大量稀奇古怪的物资,还有大楚的特产,按元方的说法,这些都是给梓烨的礼物。

  本来我对他这种滥用人力的方式还有些不满,不过看在他一心为姐姐送东西的份上,加上看到庸人对元方敬若神明的样子,也只得作罢。

  若是我在元方面前威风十足,说不定这些庸族人对我可能就不会客气了。

  一路上经过大楚村、苗城、大方城、由族关口,6月中旬结束前,太昊城终于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太昊!我们回来了!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