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7、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_大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变化。

  这么高端大牌的地方都试过了,还有什么画幅不敢去动的?

  同时随着主持人进场,大背景上的画面开始淡出,乐团音乐铺垫的同时,一支毛笔在原本的山川大河淡化成水墨山水味的时候,铿锵有力的题写出电影节颁奖典礼的名号来。

  光是这个三维效果的制作,恐怕对很多团队来说就得多少天,导演或者编辑有了这个思路,得找专业人手做,技术上怎么实现沟通,能不能达到导演的要求,需要仿真精细到什么地步,这都是制约完成时间的重要节点,就这么一环就能开好几个会。

  但在大美社这里不用,这就仿佛一尊全能的机器,都会。

  每个成员都是美术设计师,好不好起码自己都能判断了,等呈现到万长生能看的地步,已经接近成品。

  这就是个巨大的优势。

  欧美国家的电影艺术工业为什么发达?

  就是因为在长时间的文化艺术积淀下,技术工种和艺术人才重叠,搞动画的、做电脑特技的各个环节都是艺术家,自然就能把各种高新科技用到极致。

  国内早期还处在懂电脑的是学理工的,搞艺术的只会坐在旁边干着急。

  嗯,很多老派团队现在都还是这种模式。

  哪里竞争得过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之前的舞台设计里面有考虑什么主题吗?

  没有?

  这里有,有强烈的中国韵味,却又没有那么直白的完全搞成浓墨重彩的纯中国风,只是在炫目的色彩和造型上加点中国元素。

  这跟万长生最近两年一直在思索的中西合璧,有很大的关系。

  不知不觉间,他作为头头,还是影响到了整个团队的风格。

  不要片面的鼓吹传统的就好得上了天。

  其中精华精髓的骨子里好东西,一定要保留。

  但是那些已经不适应时代变化的,就进博物馆里养老吧。

  充分吸收人家最好的东西,捏合到我们的骨架之上,才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从这个开头,现场已经不由自主的发起一轮掌声。

  不为的,可能真是今天来的昨天都来过,两相对比就看得出来,今天导演和制作团队的用心,这种诚意从舞台的每个角落都在传递。

  青春洋溢的才华更是摁都摁不住。

  年轻就意别味着没有那么多经验,如果非要挑刺,有些衔接不那么天衣无缝,甚至有点稚嫩和经费不足的样子。就是创新,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对错,那就什么都要尝试下。

  但更多

  超乎想象力的边际都敢去试探触摸。

  呈现出来就是眼前这样全新感受。

  又让那些最在意条条框框的人,有点莫名其妙,你说着画面没有又红又专,也不是,但怎么就有种不一样的感觉呢。

  绝对不会死气沉沉。

  譬如颁奖典礼的各种提名,现在全都是用卷轴的方式打开。

  甚至还破天荒的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