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7、不破不立_大美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奖作品,还挂在国画厅最显眼的地方,肯定是想给万长生难堪!

  因为看着前面那么多精心绘制的油画,万长生再看看自己那熟极而流的群像图,简直想绕着走……

  可领导们不干,特别是美术机构的领导主动介绍:“对对对,这就是万长生的作品,哈哈哈……”

  然后都哈哈哈,因为这会儿都能明白他这作品为什么取名三春晖了嘛。

  感觉在看自己画作之前,这货很无耻的先普及了下取名原则。

  当然,万长生这张五米多长的卷轴画也很适合很多人看,大家并肩慢慢游移过去,居然发现自己完全能够看得懂那并不直白的含义。

  九十九个人物,全都是爹妈,在画着教室窗户露出点拿书的胳膊、校园围墙栅栏遮挡住狼吞虎咽的孩子只有筷子头、停车场后排躺着午休的孩子露一点脚尖,可围绕这些寒窗苦读的孩子,是父母捧着饭盒,拿扇子赶蚊子的细节,也有坐在路边懊恼,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但更多是踮着脚尖的期待。

  万长生很擅长画这种众生相,他在寺庙墙上画了多少了,甚至还受到点罗有道的影响,增加不少人物之间相互关联趣味性,而不是像以前神佛鬼怪之间端端正正的关系。

  譬如总有心大的父母,送了孩子就拿扑克勾搭旁边的爹妈玩会儿?

  所以在内行看起来可能有点浅薄、四平八稳,可外行看来就挺有趣,画卷这么长,顺着这么看过去,很轻易的就会产生一种阅读感。

  特别是这么多人物,神态风格各异,总会有那么一两款让观众会心一笑联系上什么自己身边的人,没准儿就是自己读书时候的父母样子。

  很容易触动。

  于是几乎不需要万长生解释,领导们背着手开始细细的观摩这张画。

  真的是认真看。

  万长生当初作为毕业作品创作的时候,纯属习惯性的投机取巧,他骨子里面的这种山野小民狡黠,画长点就不能说自己没有认真对待,可以掩盖他在构思方面的随意。

  无论技巧、含义、寓意都极其浅显。

  但偏偏就是这种浅显,当功底达到以后,就呈现出来现在这种大巧不工的效果。

  因为万长生的技巧太娴熟了,人物形态方面除了说他有点平淡无奇,真的没法挑出基础性的问题,所以整张画哪怕构思简单,却靠着足够多的细节,譬如那个凑在后排车门边悄悄给孩子打扇的父亲,就透出舔犊情深的意趣,每一两个父母背后就是一个家庭的期许,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的在表达他们对孩子不一样的教育支持。

  这种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题材又很讨巧,来看画展的几乎都为人父母,很容易产生共鸣。

  最关键还是看得懂。

  看得懂背后蕴含的父母感情。

  堆砌这么多值得看的细节,慢慢走过去,很期待后面又有什么样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