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京胡圣手王文鹤(求收藏,求推荐)_国风守艺人从木偶戏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取得了压倒性的地位,这也是谭余一路发展到杨派的必然结果。”

  经过于智魁先生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林牧顿时恍然大悟。

  这就是京剧发展的必然结果。

  虽然于智魁先生有刻意抬高杨派的意思,但是目前杨派一家独大,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在林牧的睡梦中,他不但听了杨宝森先生好几出经典的唱段,而且还被杨宝森先生手把手的教授了一些杨派的私淑功夫,这些东西,应该都是早就已经失传的玩意了!

  这一夜,林牧睡得特别的香!

  第二天一早,林牧的生物钟准时把他叫醒。

  林牧坐在床上,仔细的回忆着昨天夜里在睡梦中祖师爷杨宝森的谆谆教诲,感觉到真的是受益匪浅。

  以往的时候,一些唱戏中的小节骨眼,杨宝森先生都非常细心的为林牧做了指导。

  这种贴心的一对一的专业辅导,就算是当初杨宝森的徒弟们,都未必能够有这样的荣幸。

  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林牧就离开了出租屋,向着学校赶去。

  华夏戏曲学院是华夏第一所戏曲学校,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

  林牧所在的京剧系则是华夏戏曲学院最大的院系。

  一年前,于智魁先生受邀来到华夏戏曲学院,担任了华夏戏曲学院的总监,京剧系主任。

  林牧也是在那个时候,进入到于智魁先生的眼中,成为他的记名弟子。

  林牧到了学校之后,直接赶到了练功房。

  走进练功房,林牧只看到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正坐在一把椅子上,认真的摆弄着他手中的胡琴。

  林牧赶紧快步走过去,笑眯眯的说道,“王老,早上好啊!”

  王文鹤抬头看了一眼林牧,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说道,“林牧啊,每次你都是第一个到!”

  林牧笑呵呵的说道,“对了,王老,趁着他们还没来,你帮我调调嗓子!”

  王文鹤点了点头,说道,“行,还是老规矩吗?”

  林牧点了点头。

  王文鹤从一旁的琴盒里拿出来一块毡子,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后将胡琴的琴筒放在上面,左手扶着琴弦,右手的琴弓轻轻的拉动了几下,调好了琴声,冲着林牧点了点头。

  一段导板的琴声响起,林牧摆好架势,开口唱道,

  “昔日有个三大贤……”

  “刘关张结义在桃园……”

  “弟兄们徐州曾失散……”

  “古城相逢又团圆……”

  这一段《珠帘寨》的“三大贤”是林牧最喜欢的唱段之一,每次吊嗓子,第一段必唱这个。

  因为这一段中,有导板,原版,还有流水,唱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开嗓子。

  王文鹤作为京剧系的老琴师,每天早上都会来给京剧系的学生们操琴吊嗓子,对于林牧这个孩子,他是打心眼里喜欢。

  因为王文鹤的师父名字叫做杨宝忠。

  杨宝忠是著名的京胡圣手,而且他还是杨派祖师爷杨宝森的堂兄。

  王文鹤18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华夏京剧学院最年轻的京胡、京二胡和演唱教师。

  如今80岁高龄的王文鹤,依旧是每天都会来到这里,为京剧系的学生们操琴吊嗓子。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