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一节 师徒_临高启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出的竭力掩饰。没人料到。这个虔诚的华人见习教士已经成了马尼拉最大的一个异端。

  终于到了禁书也难以满足他的地步――殖民地教会的藏书是有限的,虽然以他身份,可以很方便的出入马尼拉的达官贵人,富商豪门的官邸,但是这些人都是怀着发财冒着生命危险来这里的,自然也不会带着大量的藏书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于是,他开始寻找其他的图书来源。

  马尼拉当时已经有了采用“德国式”印刷的作坊,但是这个作坊主要为总督服务。印刷各种条令、公告和法律文书,即使印刷一些书籍也是《圣经》、《航海指南》之类的大众读物。找不到他需要的书籍。

  借助教会的力量和他的修士身份,他能随意前往华人和土著的生活区活动。他开始以传教的名义出入涧内,悄悄的搜集书籍,悄悄的带回自己的静室阅读。这些书籍让他重新接触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他对这个从未谋面的父母之邦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在传教士和土人保姆的口中,中国就是一个充满了阳光和黄金的理想国度。

  然而在涧内中国区的活动,很快就让他的这种幻想破灭了。从马尼拉生活的华人口中他知道这个叫做“大明”的父母之邦并不是他想象中的“乌托邦”――他已经在教会的禁书图书馆中悄悄的看过这部从英国商人手中没收来得书――涧内中国区虽然在1603年遭到了炮击、焚烧和屠杀,二万人被杀,“河水为赤”,但是这里很快又繁荣起来,源源不断的中国移民重新来到这个对他们并不友好的地方,涧内的人口甚至比大屠杀之前更多。

  郝元很快发现,那些为了发财来到此地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是被逼无奈的出洋讨生活而已。来到马尼拉做得也是卑微辛苦的工作,所得不过是糊口而已。

  “不下南洋就过不下去了。”这是他一直听到的一句话。

  虽然郝元早就知道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统治者从来不会仁慈。但是这么多百姓背井离乡,漂洋过海的来到一个只知道从他们头上盘剥,还充满敌意,随时用大炮对准他们栖身的居住区的政权的治下忍受歧视和不公,勉勉强强的讨生活,这大明还是一个传教士口中的“黄金国度”么?

  他从新来的移民口中知道了许多大明的事情:皇朝的更迭,党争的变幻,频繁的灾害,苛重的税役,凶狠的官吏……

  “活不下去了。”老百姓这样说。

  “朝局一天比一天乱。”商人们这样说,“当官的都黑了心!”

  郝元一直想打听自己父亲的消息,终于有一天,他在涧内的一家商号里遇到了父亲的旧识。这位旧识将他的身世和父亲的一qiē都告sù了他。

  “你爹等于是为了给赵老爷赚钱,活活的被逼着回马尼拉送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