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3章魏国公徐弘基_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劳承袭爵位。”

  “如今把柄在人家手上,一个看你不顺眼,还不是说杀就杀,你又能怎么样?难道学那些泥腿子造反啊?”

  没有任何背景的人才会总想着造反,像徐弘基这些人都是世袭国公,世袭候爵,除非他们脑袋瓦特才会想着造反。

  别以为造反就能比现在过的更好,想当皇帝的人一大堆,还要随时防备被身边的人出卖,最后很大可能都是中途被人干死,就算最后造反成功,也最多被封个国公,候爵,那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所以明朝勋贵没一个造反的,全部都很老实,反而那些底层老百姓才会不断造反,因为他们本来什么都没有,搏一搏很可能单车变摩托,大不了一死,反正他们活着比死更痛苦。

  “那我们出多少钱才合适?”

  一说到钱,武定候郭培民就肉疼,不过这都是勋贵通病,视财如命。

  “老郭,看看你的样子,就像乡下的守财奴,你可是武定候,”顾肇迹摇晃着脑袋,“当年你祖上可是随太祖东征西讨,英勇无比,就算中箭也要向前冲锋,再看看你,简直是丢你祖宗的脸。”

  第一代武定候郭英,郭英作战以勇猛著称,从滁州打到鄱阳湖,又从西北打到云南。伤痕就是他的军功,郭英一生大小五百余战,受伤七十多处。洪武十七年,郭英被封武定侯,他谨慎小心,得以躲过洪武晚年两次大难。

  他没有当过主将,他一般都是当副将,搭档过常遇春,徐达,傅友德,耿炳文。他帮过朱元璋,辅佐过朱允炆,打过朱棣,但是朱棣念他忠心没有杀他,活到六十多才死。

  “老顾,你也别笑话我,谁家祖上不是勇猛无比,变成现在这样能怪我妈?”

  郭培民昂着头,一点都不惭愧,“这么多年没仗打,再厉害有什么用,我家里的铠甲早都生锈了,刀也断了,再说,我们这样子,皇上也放心啊。”

  “我们只要好好过日子,不去武刀弄棒,这日子就能过下去,如果你家里出了个很能打的,我看你反倒要发愁了。”

  “现在哪个藩王勋贵不是变着法的在捞钱,北边那些人比我们还更不要脸,前些年直接把粮食武器卖给后金,我们只是收收田租,还有收点下面人的孝敬,我们可比他们好多了。”

  徐弘基点点头。

  晋商和后金大规模的做生意,还有其他大小商人走私,人越多越难保密,朝廷肯定知道,但是崇祯没有抓捕晋商之前,张家口的走私根本就没人管。

  单凭那些商人根本没有这么大能量,朝中勋贵和大臣都参与其中,商人只是他们推出的代言人,原来崇祯肯定也知道,但是不知道规模有多大。

  “好了好了,不要说废话了,我们出多少钱合适?”顾肇迹看着两人。

  “京里的定国公来信说,皇上缺钱朝大臣借钱,嘉定伯出一百两,皇上一气之下立即把他的爵位夺了,英国公借了一百万两,皇上对他很信任,辽东之战还特意带着他去,现在他的儿子还在皇上身边当侍卫。”

  徐弘基没有说出多少钱,只是把京城的事说了一遍。

  顾肇迹看着徐弘基,“您的意思是我们每人出一百万两。”

  徐弘基摇摇头,“不能出太多,不然皇上以为我们很有钱也是个麻烦,你们每人出五十万两,我出一百万两,然后再上个请罪折子,这样应该就没问题了。”

  “那其他人要不要通知呢?”顾肇迹问道。

  南直隶周围还有几十家勋贵,十几家候爵,二十多家伯爵,这些勋贵都是从明初传下来的,每个都是大家族。

  “勋贵一体,还是要和他们说一声,至于他们怎么做,那我们就管不了。”魏国公徐弘基说道。

  “嗯,”顾肇迹点头。

  “不是,你们这就决定了?”武定候郭培民惊讶道,“五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我一时之间去哪弄五十万两啊,要不你们每人借我十万两,年底就还给你们。”

  请收藏:https://m.aacra.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